葉志權在當代中國鐵路發展的畫卷中,九零后高職生正用青春書寫著嶄新的篇章。而在這群年輕人中,九零后女生們用她們特有的堅韌與柔情,為鋼鐵軌道增添了一抹亮色。那年,我有幸在Z161次列車上結識了這樣一位姑娘,這段跨越代際的友誼,至今想來仍令人動容。 

初見時,她穿著淺藍色休閑裝,拖著行李箱走進車廂。白皙的瓜子臉上掛著明媚的笑容,陽光透過車窗灑在她的發梢,整個人都泛著青春的光彩。因為同是鐵路人,我們很快熟絡起來。她告訴我,自己在六盤水的一個小站工作,這次是從凱里轉車回老家探親。 

談起鐵路工作,這個二十出頭的姑娘眼中閃爍著專業的光芒。她畢業于吉林鐵路院校,說起"大聯動機"理論時頭頭是道:"西南鐵路需要更多像我們這樣的新鮮血液,用熱情融化鋼鐵的冰冷,用堅守詮釋責任的分量。"她談起小站生活的點點滴滴,言語間滿是自豪。 "一個人在外打拼不覺得辛苦嗎?"我忍不住問道。她抿嘴一笑:"小站就像個溫暖的大家庭,師傅們手把手教我業務,工友們周末一起包餃子。其實啊,鐵軌延伸到哪里,家就在哪里。" 

列車駛過貴陽時,我們已如老友般熟稔。她熱情地邀請我去她的家鄉余慶采風:"葉伯,您一定要來看看農村的新變化!"臨別時,她趴在車窗上揮手的身影,與遠山的輪廓漸漸重合。 

如今,每當看到她在QQ空間分享的小站日!筷刂械男盘枱、工區院里的山茶花、和同事們野炊的笑臉,我都會想起那個在列車上侃侃而談的姑娘。她用九零后特有的方式證明:平凡崗位上的堅守,同樣能綻放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