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搶建為適應戰時軍事運輸的緊急需要,采取特定的技術標準,快速修建鐵路的行動。主要是在戰區內快速新建鐵路干線、支線、聯絡線、專用線和其他鐵路建筑物,或擴建、改建既有鐵路,以改善戰區的鐵路網布局,提高運輸能力。鐵路搶建,通常根據戰役企圖,由戰區領導機關的主管部門按規定時限和運輸要求,組織鐵路專業隊伍在當地政府、人民群眾支援和協助下實施。由于搶建時間緊迫,投入兵力多,需用物資量大,展開線長,并常在敵軍襲擾下進行,故必須加強指揮和協同。通常由有關部門組成聯合指揮機構實施集中統一指揮。當鐵路勘測設計無預案時,常采用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實施。選線要力求隱蔽,以減少遭敵空襲破壞的可能性。設計標準以滿足戰時運輸要求為原則,盡量減少工程量。鐵路建筑物多采用定型預制拼裝式的臨時結構,以縮短現場施工時間,被炸后也易于修復。部署搶建兵力時,通常全線一次展開;對工程量集中地段,有條件時多以機械施工。搶建難度大的橋梁和其他建筑物時,可先修便橋、便線,暫時通車,爾后再修建正橋、正線及其他建筑物。對有條件的線路可采取多頭分段鋪軌。為保障作業安全,由搶建指揮機構與高射炮兵和航空兵組織協同,在作業區建立防空體系。搶建中還需做好隨時對付敵人空襲破壞的準備,在遭到破壞時,則邊搶修邊搶建。

朝鮮戰爭中,為防備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側后登陸,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兵部隊6個師和朝鮮人民軍1個鐵道旅,在中朝聯合新建鐵路指揮局的領導下,于1953年2~4月,以兩個多月的時間,建成朝鮮北部殷山至龜城間長129.35公里的鐵路,對溝通朝鮮北部兩條鐵路干線,保證作戰物資供應和恢復、發展朝鮮北方的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來戰爭中,鐵路將遭到更加嚴重的破壞。為保障戰時鐵路運輸,開辟新線路的任務將更為艱巨。為提高搶建速度,減少人員的傷亡,將廣泛采用先進的空情報知手段,不斷研究改進和大量應用平時鐵路建設中的新裝備、新材料和新技術。同時,在核威脅條件下搶建鐵路,人員和工程所需采取的防護措施和相應的技術措施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