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轉軌、增長方式轉變,為企業發展調結構、穩增長、促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常態”,企業該怎么辦?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我認為關鍵在于審時度勢,以我為主,借勢發展。

一是智謀為先,審時度勢。“暴利”時代已經結束,而“微利”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的企業受經濟“新常態”的沖擊,在逼迫企業改變意識,重新審視自己,著力思考未來,轉變發展方式,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堅持“穩中求進、提升能力、統籌兼顧、融和發展”。要保持平常心態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把握發展規律,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策略、新的模式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來應對“新常態”下的新挑戰,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二是精專為上,強化主業。建筑市場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也要收縮戰線,向著精、專方向發展;要立足主業,立足產品,做好品牌;要盡快縮短技術差距,科學整合資源,嫁接改造,為我所用;要堅持專業化、本土化方針,集中資源,干好在建,樹立形象,開拓市場;要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競爭對手的合理關切;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布局,強調內外平衡,把握發展主動權;要既算經濟帳,更要算政治帳;既注重當前,更要注重長遠;要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進行自我變革與內在能力提升。

三是以我為主,強化管理。面對“新常態”這樣的大背景,企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漸強身健體;在資本充裕的基礎上,儲備戰略資源,做強實體經濟;要大力推行“精益化”理念,減少管理費用,改進項目管理流程,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過程質量,提供高品質、低成本、一致化的產品和服務;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員工與企業共成長;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企業內控體系,堅持在“新常態”下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四是創新為本,科技引領。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新常態”既帶來新挑戰,也蘊藏著新的機遇。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種途徑轉型升級。要以信息經濟、智慧經濟引領我們企業轉型發展,引導企業與互聯網接軌,加大承攬力度,在全球鋪設經營網絡,大力發展跨境施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先進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將企業文化融入發展的每一個過程,盡快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增速“換擋”步伐。

總之,“新常態”下企業的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順利度過增速換擋期,實現我們企業的經濟“新常態”。 (趙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