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大日子里,電視、報紙上不只一次地提到抗戰期間滇緬鐵路修建的艱辛與成敗。鐵路作為國民的運輸大動脈,在被日本侵略的血雨腥風里,滇西人民咬緊牙關,也要修一條橫貫中緬的鐵路,它的修建充分體現了它自身作為國際通道的戰略意義。所以,西部鐵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鐵路發展的快與慢是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因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貨物運輸,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都與鐵路密切相關,鐵路運輸所具備的優勢是公路運輸無法比擬的。從鐵路運輸的優勢來看的話,它具有一個穩定性運輸效果,同時它也能夠給我們帶來最佳的品質性的效益,而且鐵路運輸不受到天氣的影響,呈現出穩定、快速發展的一個積極性的效益,這一點對于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西部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富民,就要先強路。西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當地鐵路開發建設的難度大,于是,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遠比中部及沿海發達城市遲緩。但如今,可喜的是國家加大了對西部鐵路的投資與建設。隨著貴陽東至龍里北段的開通運營,更能改善一直以來西部省區交通條件不好的窘況。而貴州與廣州正在打造“廣貨北上西南橋頭堡”,這也需要鐵路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運輸職能。推動廣貨北上拓展了西南地區銷售渠道的同時,也有助于西南特產進軍華南市場,促進了貴廣兩地經貿交流合作。而貴陽擁有“西南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以服裝、百貨為主的產業鏈也隨之形成。加快西部鐵路的開發與運行,還能極大地增加西部其他產業要素的有效需求(比如:鋼鐵業、冶金業和其他工業原材料等等),合理消化剩余資源,擴大居民消費,從而拉動整個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和均衡發展,進而使西部省區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整體性提高。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地區經濟發不發達,其考核的指標之一就是鐵路路網的發展規模。 筆者認為,鐵路路網規模能達到東西貫通、南北延伸,甚至全線貫通的話,標志著以經濟為主體的縱橫發展網絡的形成,也就相當于打通了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脈絡。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還有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它具備“低成本、運力大、長距離、全天候、節能環保、綜合實力強”等的優勢,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總之,關于如何加快西部鐵路建設的問題,是國家目前西部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是西部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毋庸置疑地,西部鐵路的發展建設必然是助力西部經濟的“強心劑”,它在推動西部地區的各項發展中大有可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